
肺结节与肺癌怎么区分
刘懿博士说肺癌(一亖二三)肺结节随访查血常规有箭头有事吗?
最近有位肺小结节的患者朋友,咨询我体检血常规的问题。他说今年的单位体检报告里,血常规这一项有两个项目的数值异常,让我看一看报告,分析一下有没有事。
我看到了他发过来的血常规化验单,有两项指标有箭头,现在各个医院的化验单基本都是这样,如果和正常值范围不一样,会做箭头来标示,如果上箭头,那就代表这个数值比正常值,如果下箭头,就表示这个数值比正常值低。
我把这位患者朋友的血常规放在了下面,大家觉得这两个箭头标示的数值有问题吗?以我的经验觉得是没什么问题,比正常值略微高一点或者低一点,很多化验指标临床意义并不是很大。虽然不能一概而论,但基本都是这样。有些朋友属于完美主义者,看到自己化验单有数值异常,就紧张的不得了,也不去仔细分析一下,到底高多少或者低多少。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,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。
肺癌一定有结节吗
肺结节病(sarcoidosis)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,常侵犯肺、双侧肺门淋巴结、眼、皮肤等器官,其胸部受侵率(侵犯胸膜)高达80%~90%。
有肺结节就是肺癌吗?
不一定,我们要看肺部结节是什么样的,从而进一步判断是否是恶性结节,如果是恶性结节,我们才说它是肺癌。举例:如图所示:
这是一个分叶征的结节,我们可以看一下,最下面CT冠状位里面那个红色圈起来的部分,它的轮廓像是有树叶的特征,因此我们叫它分叶征。
我们再来看一个不规则的结节,如图所示:
大家可以看一下,这个也是不规则的,箭头指的这个是毛刺特征,有点像一团毛线球,长期搁置之后,起毛线丝的感觉,也可以说是我们手持烟花,点燃之后的那种景象。
再来看一个,如图:
这种的是棘突征的,我们可以看下,它很像玫瑰的茎干上长的刺,图中右上是增强ct,可以更明显一些,也有点像修正带的外形,这个也是代表着带刺的方向上,癌细胞生长速度快。
还有这种类型的,如图所示:
这种叫支气管截断征,图中左上增强CT中,那个箭头指向的就是肿瘤,一般这样的是实性肿瘤,肿瘤下面有两个触角一样的东西,这个触角是我们的支气管,所以说,它生在正支气管里面,形成了堵塞,一般常见于分化较差的实性肿瘤。
还有这种类型的结节,如图:
这是晚期肺鳞癌的一种特征,叫树上挂果征,因为都是转移灶,所以是晚期,这种就没有手术机会了,只能考虑其他方案。
总结:因为他们具有一个共性,就是不规则,我们说,癌细胞生长速度不一致,所以轮廓就出现了不规则的特性。
除此之外,我们其他类型的肺部结节,还有一些是良性的肿瘤,比如错构瘤,我们举一个例子吧,看下图:
这个患者在本次检查发现了这个实性结节,通过以往病例发现,早在8年前就做过一次钡餐,发现就有这个小东西,也就是说,8年左右,它并没有发生变化,那么我们就猜测这可能是一个良性的错构瘤。我们诊断它的依据,这个时候,是可以通过这个时间来判断的:
因为是实性肺结节,平均倍增时间约是149天,如果是纯磨玻璃肺结节,平均倍增时间约是813天,如果鉴于两者中间的混磨结节,倍增时间是457天,这是结节生长的大概统计,因为这个患者它是实性结节,随访2年(720天)后,还是这么大,并没有明显的倍增,所以我们考虑它是良性,如果是恶性,根本就用不了这么久,一般149天就有明显变大的趋势。
如果是纯磨玻璃结节,恶性的话,它生长速度更慢,需要800多天往往才会出现倍增。
本文总结
如果出现了肺部结节,可能是炎症刺激导致的,也可能是结核杆菌导致的,临床上大部分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的,只有少数才是恶性结节,所以出现结节还不一定就是恶性的,大家不要紧张,可以定期通过胸部CT以进行诊疗。
如果出现呼吸困难、呼吸急促、咯血、咳嗽、胸痛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时,需及时就医。通常需要进行X光片、CT或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,必要时还可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、肺穿刺活检等。
大家学会了吗?如果没有学会也没有关系,大家可以拿着报告私信我,我来教大家,记得关注我,我是爱科普更爱大家的谢医师。
有肺结节就是肺癌吗?医生教你几招,10分钟入门,肺癌一定有结节吗
【肺结节会恶化成早期肺癌吗?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如何区分?】
肺结节通常是指直径不超过3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,结节灶直径小于1厘米时就叫小结节,小于0.5厘米时,可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。近年随着CT技术的进展以及广泛应用,偶然发现肺结节很常见,甚至以前根本不能发现的结节现在也经常可见。在各种大型肺癌检查试验中,结节的发生率已经从8%升至51%。
结节只是从大小来说,性质上可能是良性,也可能是恶性。肺结节的原因很多,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如错构瘤、感染,但也可能是肺癌或转移癌。有资料报道超过2000例小于4mm的微小结节,无—例属于恶性。肺癌筛查文献数据指出,>2.0 cm的结节恶性可能性为64%-80%,1.1-2.0 cm为33%-64%,0.5-1.0 cm为6%-28%,<0.5cm为0-1%。
【查出肺结节后怎么办?】
当你看到CT报告上“肺结节”三个字后是不是开始紧张了?是不是看不懂“实质性结节”、“磨玻璃病变结节”和'‘混合型磨玻璃结节”这些名词?是不是搞不懂“毛刺征”、"分叶征”、“胸膜牵拉征”、“支气管征”?告诉你,不仅是你,好些不是从事肺部疾病诊治工作的医生也弄不明白上述的“高大上”的专业术语。那怎么办?不必紧张,很简单拿着CT片子去找专业的呼吸科、胸外科、CT诊断科专门从事肺癌诊治的医师进行评估,然后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诊疗随访措施。
哪类肺结节需要手术、哪类结节需要随访、如何随访,国内没有统一的指南,从胸外科专业角度看,一般结节直径越小,癌症的可能性也越小,反之,直径越大,患癌的可能性也越大。因此,对于结节直径小于8mm,年龄小于40岁,尤其是结节边缘光滑,或有中心性钙化者,患癌的可能性很小;但如结节直径达8-20mm,年龄在40岁-55岁以上,又有长期吸烟史者,如边缘不光滑,呈磨砂玻璃样外观者,患癌的可能性大;如直径大于20mm,年龄在55岁以上,长期重度吸烟,或有肺癌家族史,病灶边缘有分叶、毛刺,又是实性结节或实性成份在50%以上者,要高度怀疑患癌。
因此,发现肺有结节,首先要对于患癌可能性小的情况,多数可采取随访动态观察;而对于后两种情况则应尽早进行相应的诊疗措施,尽早明确诊断为第一要务。随访动态观察的具体周期时间,主要看患者肺结节患癌可能性、手术的可能性及是否存在肺癌的高危因素而定。一般对于没有肺癌高危因素而有手术条件者,如结节小于4mm,可每年进行低剂量CT随访即可;如为4-6mm,则在12个月内重新进行评估,如无变化,可每年随访1次即可;如直径达6-8mm,则6-12月内随访一次评估,如无变化,18-24月内再次随访评估,仍无变化则每年随访一次即可;对于直径在8mm以上的肺结节,则按标准的随访频率,釆取3、6、12和24月各随访一次,如无变化,则以后每年随访1次即可。对于存在肺癌高危因素又有手术条件者,则要视结节密度和大小采取不同的随访频率,这需要专业医生密切随访仔细斟酌评估。
那么有人会问,“会不会拖3个月之后,如果真是癌,那就扩散了啊”,答案是否定的。之所以这样安排,主要是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出发的。肿瘤的生长有一个倍增的时间,一般认为是2个月到12个月,也就是肿瘤最快2个月才能长大一倍,那么对于8mm的结节,长大一倍也尚属较早期,很难发生快速的播散转移,那么我们又何必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手术呢?以上随访动态观察还需要视患者的具体心理承受能力而定。如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佳,肺结节对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,可以采取上述的随访措施;相反,如结节病变已成为患者心理的结,已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,则建议尽快手术探察,切除之。否则可能因此患上精神疾患,顾此失彼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诊最好在同—家医院进行,这样同一台机器的扫描对比起来更加准确。遵循大夫的医嘱,最开始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,然后如果没有变化且倾向良性的话,可以逐渐放大复查间隔,最终至每年复查一次,当作例行体检。
关注
@蛋清儿健康 ,有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!